-
28 Feb-陳茂波 財政預算案 八萬元失業貸款 增股票印花稅
財政司長陳茂波推出新一份財政預算案,大增股票印花稅三成及汽車首次登記稅及牌費,這對本港平衡預算案是否有幫助?未來會否開徵新稅種?陳茂波為大家解釋。
Ends Apr 29 2021 -
27 Feb-陳茂波 財政預算案 電子消費券
財政司長陳茂波推出新一份財政預算案,其中派糖減少,沒再派一萬元,但就有5000元分期電子消費券,這份新預算案能否帶領本港經濟衝出疫情影響,向前發展?陳茂波為大家解釋一下。
Ends Apr 28 2021 -
21 Feb-楊潤雄 高中課程改革 國安教育
政府提出改革高中課程,全面改革通識科,並要在中小學推動國安教育,本港教育制度不斷改變,未來下一代將要接受甚麼教育,培養甚麼會值觀,迎接未來的挑戰,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上節目討論。
Ends Apr 22 2021 -
20 Feb-陳肇始 社交距離措施/疫苗接種計劃
本港第四波疫情稍見緩和,政府放寬社交距離措施食肆可經營至晚上10時,容許4人一枱進餐,究竟放寬社交距離措施會否導致疫情再度惡化。政府將在下周開打新冠病毒疫苗,市民的反應成為注射計劃的成敗關鍵,政府將如何鼓勵市民打針,食衞局長陳肇始向大家解釋
Ends Apr 21 2021 -
14 Feb-梁兆基 經濟前景
財政司長於2月尾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,本港經濟遭受逾年新冠疫情打擊,失業率升至近15年新高,我們未來如何應對高失業率及經濟衰退?香港總商會總裁梁兆基上節目討論。
Ends Apr 15 2021 -
13 Feb-鍾麗玲 起底刑事化
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,將修改法例令起底刑事化,並會賦予私隱專員更多權力,進行調查及起訴。究竟私隱專員需增加多少權力,對付起底?在公眾知情權與保障私隱之間如何平衡?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為我們解釋。
Ends Apr 14 2021 -
7 Feb-李慧琼 變革香港
民建聯提出變革香港的倡議,由參政及議政,改為多管道參與管治,民建聯為何提出這項建議,未來是否會走上執政之路?
Ends Apr 08 2021 -
6 Feb-許樹昌 新冠疫苗/封區強檢
政府連日動用大量人力及物力,實行封區強檢,檢測可疑大廈的居民,是否患上新冠肺炎,有關措施是否有效?是否有其他方法進行檢測?是否需加強及加快地盤工人的檢測?
Ends Apr 07 2021 -
31 Jan-林正財 新冠疫苗
政府預計首批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將於二月下旬抵港,為市民接種,究竟有關疫苗接種計劃有何新進展?市民是否願意接種疫苗?應如何選擇疫苗?身為疫苗接種計劃小組成員的林正財為大家解釋一下。
Ends Apr 01 2021 -
30 Jan-徐英偉 封區強檢/區議會權力
政府接連封區,進行新型冠狀病毒強制檢驗,令部分市民及商舖未及反應,有市民認為有關做法效用不大,但政府認為行動成功,能找出新冠病毒確診者,民政事務局局長解釋有關政策及做法。
Ends Mar 31 2021 -
24 Jan-劉鳴煒 海洋公園前路
本港海洋公園提出未來發展計劃,將分為山下及山上兩部分園區,市民入場到山下園區將可免費,而使用山上設備將需逐項收費。海洋公園亦會為尋找不同合作伙伴,提供有關服務。究竟海洋公園未來如何發展,主席劉鳴煒將為大家說明。
Ends Mar 25 2021 -
23 Jan-張宇人 海外醫生政策
新冠疫情下本港醫療體系醫護人員備受壓力,其中公立醫院每1名醫生需面對近1000名病人,工作壓力巨大。曾提出私人條例草案輸入海外醫生的行會成員張宇人,將再提出私人條例草案,要求輸入海外醫生,海外醫生可免試在公立醫院工作5年,就可在私人市場工作
Ends Mar 24 2021 -
17 Jan-羅致光 長者乘車優惠 大灣區青年
政府明年將擴大長者2月乘車優惠,由65歲降至60歲,長者需使用個人不達通才可享有優惠。政府擴大優惠,有何方法防範濫用?長者乘車優惠涉及的公帑是否用得其所?
Ends Mar 18 2021 -
16 Jan-譚惠珠 國安法執行
本港實施港區國安法逾半年,拘捕多人,其中包括不少泛民議員。國安法的執行情況是否令人滿意?國安法是否會以言入罪?市民如何做才能不會誤墮法網?今集請來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譚惠珠,為我們解釋一下。
Ends Mar 17 2021 -
10 Jan-馬仲儀 醫院防疫
本港接連有兩間醫院出現新冠肺炎感染群組,如何做好醫院的防疫工作?現時的防疫措施是否足夠?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馬仲儀會為們解釋。
Ends Mar 11 2021 -
9 Jan-曾浩輝 新冠疫苗
政府預計可在二月展開新型冠狀疫苗接種計劃,並成立專責小組,推行有關計劃。究竟市民應如何選擇施打那一種疫苗?甚麼人應可優先接種疫苗?我們請來疫苗接種計劃工作小組成員曾浩輝,同我們一起討論。
Ends Mar 10 2021